免费观看一级AAA视,欧美一级片国产区,日韩欧美高清在线小视频,免费AAA级黄片

?
行業新聞
高端 | 辛保安:加快實現高水平電力科技自立自強 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電力力量
2024-09-18

來源:電聯新媒

能源電力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有電142周年,142年來,電力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落后到追趕,再到超越到引領的偉大跨越;電力行業主動作為、擔當“國之重任”,取得了輝煌成就,孕育形成了“忠誠擔當、求實創新、追求卓越、奉獻光明”的十六字電力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能源電力發展,于2014年6月創造性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指明了戰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電力行業凝聚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奮進力量,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電力行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要。

心懷使命 砥礪奮進

鑄就能源電力跨越發展豐碩成果

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電力行業全力以赴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持之以恒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電力消費方式形成新趨勢。十年來,電力行業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由5.3萬億千瓦時增長到9.2萬億千瓦時,以年均約5.6%的用電量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6.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降幅超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電氣化水平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約29%,已處于國際前列。中國電力發展指數在全球排名第7、亞洲第1。目前,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等多領域實現電能替代,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居民用電報裝實現“三零”“三省”服務,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用電滿意度和獲得感。

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實現新躍升。十年來,電力行業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加高質量有效供給,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7億千瓦,全國人均發電裝機容量已突破2.2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7.1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達到55.7%。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較2013年分別增長約6倍、47倍。茫茫戈壁上,光伏板匯成銀色海洋;無邊灘涂上,“大風車”轉出靚麗風景;濤濤大河中,“銀河水”跑出綠色動能。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5臺、裝機5691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6臺,總裝機容量3030萬千瓦。累計建成“19交20直”共39項特高壓工程,西電東送規模超3億千瓦,有力支撐了東中部地區約五分之一的用電需求。綠色電力市場建設提速,綠電綠證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為能源低碳轉型注入新活力。

電力科技創新迎來新跨越。十年來,電力行業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燃煤發電技術達世界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領跑全球,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華龍一號”作為國家名片走向世界,白鶴灘水電站問鼎世界“水電之巔”,“海上大風車”技術從“一片空白”走向“世界領先”。十年來,風電和光伏開發成本分別下降了60%和80%,實現平價上網。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突破2萬千瓦,研發的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9%,刷新了世界紀錄。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創造12項世界紀錄,特高壓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1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實現全面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裝備制造能力。新能源微電網、新型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技術快速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扎實推進。

電力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十年來,電力行業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建設。2023年,全國累計注冊市場主體74.3萬家,市場交易電量5.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其中,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6845億千瓦時,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47.3%。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電力中長期和輔助服務市場實現全覆蓋,新能源有序進入電力市場。燃煤發電上網價格取得重要突破,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的輸配電價機制初步形成。電力“放管服”深入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深化,監管效能持續提升。

電力國際合作邁出新步伐。十年來,電力行業深入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速電力投資、技術、裝備、標準、文化、品牌“走出去”。先后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能源合作機制,與30多個能源類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已經成功投資運營11個國家和地區的14個能源網項目,建成32條與周邊國家的跨國輸電線路;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在國外工程承包合同額累計達到3760億美元,海外投資達到1060億美元。光伏組件、風力發電等裝備和關鍵零部件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水電、核電、特高壓均已成為“走出去”的亮眼名片,過去10年,我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貢獻度超過40%,為推動世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

開拓創新 勇攀高峰

以高水平電力科技自立自強

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重任使命催人奮進。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日趨嚴峻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能源安全戰略地位與價值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挑戰,廣大電力企業需久久為功、接續奮斗,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科技強國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全力攻關核心技術,矢志不移鍛鑄大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一代代電力人的努力下,截至2023年底,電力行業累計取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萬余項。截至今年6月底,電力行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9項,其中三峽工程、特高壓等重大工程獲得5項特等獎。超超臨界機組、第三代、四代核電、新能源發電、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大電網控制等技術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創新成果。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但也要看到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方面還存在“卡脖子”現象,全力攻關關鍵核心技術,需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著力在新型電力系統、先進可再生能源、能源數字化智能化、高性能電工材料與器件等關鍵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全力加強基礎研究,解決科技創新源頭問題。基礎研究是科研鏈條起始端,加強基礎研究就要勇闖“無人區”。要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結合起來,瞄準能源轉型、能源安全、新型電力系統等重大領域,有組織地推進具有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具有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具有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要統籌強化科技力量,高質量建設國家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統籌用好各類科研資源,提升開放共享和運行效率。要加強制度機制保障,建立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健全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分類評價制度。

全力提高成果轉化,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從0到1”代表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成果轉化就是“從1到無窮”的路徑演進。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的“關口”,也是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駛進千家萬戶,“暖核一號”開創了國內核能供暖先河。“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成為破解清潔能源大規模并網消納難題的“金鑰匙”。提高成果轉化,大型企業要發揮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用,立足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優勢,著力破解成果轉化瓶頸,牽引形成現代化、多元化、科學化的現代能源產業集群。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要充分用好支持政策,鞏固局部優勢、爭當“單項冠軍”,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全力凝聚創新合力,搶占電力科技發展制高點。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強化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要強化科技人才培養,不斷完善專家人才體系,探索“賽馬”“掛帥”等新型組織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要發揮行業平臺作用,中電聯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群策群力凝聚合力,形成推進電力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標準研究、制訂和應用推廣,大力推進中外標準互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140多年來,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與國家命運、民族前途息息相關,在歷史經驗中孕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廣大電力人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中電聯作為全國性電力行業組織,將始終堅持“立足行業、服務企業、聯系政府、溝通社會”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和導向作用,不斷提升行業服務能力,攜手廣大電力企業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現高水平電力科技自立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電力力量!

(本文根據中電聯理事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辛保安在2024年“中國電力主題日”所作主旨報告整理形成)